欧洲杯买球软件-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欧洲杯买球软件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万亿级产业崛起,成都是如何炼成的?

 

传承中心推荐

电子信息产业之后,装备制造有望成为成都下一个万亿级产业。成都的万亿级产业,究竟是如何炼成的?6月19-21日,传承中心邀您走进成都,探寻成都的产业高地布局和新质生产力实践。


中西部地区,正在崛起一座制造强市。
日前召开的成都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始终坚定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的战略定力,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制造强省贡献更多成都力量。
这是继2022年“制造业强市战略”写入党代会报告、全市召开制造强市大会以来,成都又一次发出制造强市的最强音,剑指打造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根据最新规划,到2025年,成都工业综合实力将跻身全国十强;到2035年,制造强市全面建成,进入增加值万亿城市行列,成为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城市
打造制造强市,成都优势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成都将为全国做出哪些积极探索?
6月19-21日,传承中心国内高端访学8期「成都」,邀您走进新希望、橙狮体育、沃尔沃汽车、深思有形、鹰明新能源、茶百道等标杆企业参访,探寻成都产业高地和新质生产力,报名进行中,欢迎咨询。
01

万亿产业突围:为何是成都
万亿级产业,向来是衡量城市产业实力的重要指标。
作为世界制造第一大国,我国拥有全球最为齐全的工业门类,培育了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电气机械、生物医药为代表的众多万亿级产业,造就了众多千亿级乃至万亿级工业大市。
长期以来,万亿产业俱乐部一直都为东部城市所垄断。直到最近10多年来,以成都为代表的中西部制造强市的崛起,最终改写了这一格局
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率先突破万亿大关,不仅成为成都和四川省第一个万亿级产业,也打破了中西部地区万亿级产业长期缺位的尴尬。
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天府软件园,见证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发展的“奇迹”。
要知道,2008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才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从千亿到万亿,仅用了12年之间,未来几年有望进一步跃升到2万亿级,发展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电子信息产业之后,装备制造有望成为成都下一个万亿级产业,而一众千亿级产业也在集体崛起
根据成都市《欧洲杯买球软件下载》,到2025年,支柱产业集群规模突破4万亿,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
规模之大只是一方面,成都制造实力之强同样得到公认。
一个指标是先进制造百强市。根据工信部下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名单,成都位列全国第九、西部地区首位。
另一个指标是国家级先进产业集群的数量。目前,成都已拿下9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包括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其中,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含金量最高,被视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根据工信部先后发布的三批先进制造业优胜者名单,成都共有3大集群跻身其中——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成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总量与上海、广州并列,仅次于深圳。
千亿级、万亿级产业的崛起,不仅给成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带动成都在全国经济位次的不断提升,而且通过“人随产业走”的集聚效应,带动人口回流和高学历人才的持续涌入,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人才“蓄水池”。
过去10年,成都GDP总量连续跨越12个千亿台阶,从不足1万亿到跻身2万亿俱乐部,并向着3万亿继续迈进。而常住人口总量更是迈过2000万大关,年均人口增量超过50万人,增速仅次于深圳和广州。
2023年以来,成都经济仍旧保持高速增长态势,GDP增速更是位列24个万亿城市之首
根据成都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14.3亿元,同比增长6.7%,不仅相较于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升0.9、1.4个百分点,而且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
这背后,来自制造业的贡献不容低估。前三季度,成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而五大先进制造业同比增长7.6%,其中医药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增速更是达到两位数。

可见,制造强市,正在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主引擎,也成了中西部城市经济突围的关键支撑

02

从千亿到万亿:成都的“向上”之路

成都的万亿级产业,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任何城市的发展,都应考虑到时代的进程,但也离不开自身的奋斗。前者说的是国际经贸格局变迁、国家战略及区域战略调整以及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后者指向的是城市自身的超前规划、战略定位和强大的执行力。
成都的工业,发轫于“一五”计划、“二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借助国家工业布局,成都从一座只有““三根半烟囱”的商业城市,迅速成长为全国工业建设的8个重点城市之一。
这一时期,大批重要工厂和科研单位的落户,带动成都电子工业、机械工业、航空工业从无到有、日益壮大,为后来两大万亿级产业的形成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借助接近国际市场的区位优势、率先开放的政策红利、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助力,逐步成长为“世界工厂”,并开启从“中国加工”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工业晋级之路。
同一时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老工业基地遭遇了转型之困,但成都在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多重国家战略的叠加之下,抢抓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国内国际大循环等带来的巨大机遇,迅速脱颖而出,成长为中西部地区的制造重镇。
电子信息产业就是如此。早在2000年前后,四川和成都省市方面就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增长潜力,率先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号工程”;2008年前后,面对全球产业梯度转移的大趋势,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先导性产业再次被赋予重任。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正在全面跃升,向着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升级。
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归,面对“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带动的产业升级趋势,成都的电子制造产业开始向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面迈进
2023年以来,成都先后出台三条新政,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新兴赛道,加快构建以“芯屏端软智网安”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带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全面跃升。
2008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首次突破千亿级,2016年跃升到5000亿级,2020年首次迈过万亿大关,今年有望达到1.3万亿元,2025年将突破1.5万亿……
作为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之一,短短十多年时间,电子信息产业能从千亿级迈向万亿级,并不断向着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升级,见证着成都从传统老工业基地向着“制造大市”再到“制造强市”的跃升之路。
03

下个万亿产业:大国重器的“成都力量”

如果说万亿级电子产业的崛起,是市场力量与超前规划相互促进的结果;那么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的崛起,则是自身产业优势与国家战略结合的典范。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因其技术含量高,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历来是大国博弈、产业竞争和科技竞争的最前沿,也是一个地区高端制造水平的集中体现。
这些年,无论是歼20还是国产C919大飞机,无论是“华龙一号”核电设备还是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抑或世界上首款采用高温超导技术的磁浮工程样车……大国重器里,总能看到“成都制造”的身影
这意味着,在航空制造、轨道交通、能源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成都已有一席之地,且承载着大国重器继续突围的希望,为核心科技突破“卡脖子”限制贡献一己之力。
在种种“大国重器”中,国产大飞机因其技术精密复杂、科技含量高,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王冠”,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制造水平、人才水平的集中体现。
随着国产大飞机C919正式开启商业化运营和产业化发展,我国成为全球第5个具备大飞机建造能力的国家。这一技术的突破,得益于全国24个省市、1000余家企业、70余所高校、100余家科研院所、近30万人的集体参与,成都在其中的贡献不容低估。
据悉,C919客舱核心控制系统、信息系统、机载娱乐系统等都是“成都造”,中航成飞、四川九洲、中电科航空电子、中电科柯林斯航空电子等川企是C919主制造商中国商飞的主要供应商。
助力国产大飞机腾飞的背后,成都航空航天制造业总规模已突破 1000 亿元,基本形成以“整机—发动机—大部件—航空电子—地面设备”为链条的航空制造产品体系,逐步建立“火箭—卫星—服务”的航天产业链,“航空航天制造之都”的名号响彻大江南北
成都航空航天产业为何能否一跃而起?
无论是成都、西安、南昌还是沈阳,我国几大航空工业重镇的形成,都与计划经济时期国防工业的布局不无关系,早在1958年,一个代号为“132厂”的歼击机制造厂就在成都成立,此后的半个世纪里,歼5、歼7、枭龙、歼10 、歼20等系列飞机从这里研制成功。
这座厂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成飞集团,奠定了成都航空制造工业最初的基础。随后,成发公司、成飞民机、中电科航电等航空制造企业先后崛起,以中电科10所、成飞设计研究所、四川涡轮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在成都扎下根来。
近年来,随着“军民融合”成为潮流,加上国产民航客机接连取得突破,成都以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目标,将底蕴深厚的军工优势转化为航空制造的产业优势,逐步晋级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航空航天制造基地之一。
航空制造产业如此,能源装备、轨道交通等产业也是如此
日前,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我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主的三代核电型号标准体系。
据了解,“华龙一号”很多关键设备都在四川生产,成都德阳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凸显了成都都市圈在能源装备产业中的领先优势。
成都德阳高端能源装备集群,是名副其实的先进制造业“国家队”集群,也是一个底蕴深厚的传统优势产业。
早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一产业就已初具规模,如今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更是集聚了包括东方电气、国机重装、通威太阳能的2600多家能源装备企业,生产制造了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
同一时期,中国自主研发设计、自主制造的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在四川成都亮相,标志着我国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这些核心技术,能在成都率先取得突破,并不令人意外。作为全国轨道交通产业的重镇,成都拥有以中车成都、中车电机等为代表的400多家轨道交通企业,已具备地铁、有轨电车、悬挂式单轨等整车制造能力,以及中低速磁悬浮、动车组等轨道交通产品研制生产条件。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产值将突破5000亿元,成都全市轨道交通产业链营收达到2200亿元,航空装备产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1500亿元,再加上蒸蒸日上的智能网联汽车、环保装备等产业的存在,成都装备制造业迈向万亿级,可谓毫无悬念。
大国重器,装备为王,成都的制造强市之路愈行愈稳

▲ 成都市新都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示范基地
04

制造强市的“密码”:建圈强链

一流的城市,都在重回制造强市。

近年来,从深圳、广州、苏州到成都、武汉、合肥,无不将“产业强市”、“制造强市”或“工业立市”作为主要发展战略,“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建设“制造强市”,成都最大的抓手当属“建圈强链”
目前,成都正在着力布局构建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现代交通、绿色低碳、大健康、新消费、现代农业等8个产业生态圈,捕捉前沿技术和热点赛道主攻28条重点产业链。
建圈强链的重点,一方面在于 “链主”的引领带动。一家“链主”企业的落户,能带动无数上下游企业的聚集,牵引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
成飞集团之于航空制造业、京东方之于新型显示产业、通威之于光伏产业、中车电机之于轨道交通产业、科伦药业之于生物医药产业都是如此。
众多科创平台为成都“建圈强链”及建设“制造强市”提供了智力支持,图为西部(成都)科学城。
另一方面在于科创平台的强链聚链功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科教实力位列全国第一梯队,不仅跻身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更成为下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有力竞争者。
目前,成都聚集了7所双一流大学、65所普通高校、54家在川“央”字头科研院所、139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28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产业、1.2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22万各类人才,形成了强大的智力资源储备池。

其中,以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为代表的大科学平台,正在成为高端创新资源承载地和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成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

这些科创平台,既是成都打造千亿级乃至万亿级产业的重要智力支撑,也是抢占新兴产业和未来赛道的重要抓手。
面向未来,成都到2035年,工业增加值将向万亿级跃升,形成一批世界级、国家级产业集群
目前,成都规上工业总营收超过1.7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迈过5000亿大关,较十年前提升2个千亿量级,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到24.3%,逐步跻身全国工业城市第一梯队。
一旦工业增加值规模向着8500亿元乃至万亿元跃进,成都的经济总量将会水涨船高,加速向着3万亿乃至4万亿俱乐部迈进。
有了制造强市的支撑,有了建圈强链的助力,这一目标或许并不遥远。
内容来源:澎湃新闻
- END-
6月19-21日,传承中心「国内高端访学」8期,邀您走进成都,参访新希望、橙狮体育、沃尔沃汽车、深思有形、鹰明新能源、茶百道等标杆企业,探寻成都产业高地和新质生产力,报名进行中,欢迎咨询。

传承中心「国内高端访学8期」成都

学习时间:6月19日-6月21日

学习地点:成都

请咨询您的专属顾问或“传承中心小助手”(HCFS_2022)

传承中心

智慧胜过一切财富

家族传承不仅是财富的传承,更是精神、文化的传承。欧洲杯买球软件家族传承中心致力于搭建完整的家族成员培养体系,提供“三大阶段六大服务“,涵盖子女教育规划、事业能力养成、家族理念传承、社会资源对接、代际沟通优化等。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